腐败,尤如一颗毒瘤,危害着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虽然我国目前对于腐败所采取的高压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当前除了人们通常所熟知的官场腐败外,另外一个我们所生活的区域也日渐成为腐败问题的“集散地”,那就是校园。这片原本被人们称为“净土”的地方,已呈现出了腐化与堕落之病症。 面对“师腐”,我们痛并恨着。痛,是为教育这一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出了问题而有所忧;是为拼搏奋进的莘莘学子们而有所叹;是为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们而有所悲。恨,是对那些将腐败流毒带入“象牙塔”的人有所憎;是对那些有违师德、有背良知的人们有所恶。教育的根本就是教书育人,如果教育本身被腐蚀,那么所教之内容又怎会是健康向上之学?所育之对象又岂会是品行端正之人?国家的人才和栋梁皆源自教育。根除“师腐”毒瘤,为教育保驾护航刻不容缓。 一个巴掌拍不响,“师腐”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方面因素促成的,而是家长、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失范导致的。 作为家长,一方面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希望通过金钱、礼物等物质方式来换取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格外关注,这种渴望“吃小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却绝对不能被认同;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误解了“感念师恩”的内涵,错把感谢偏执地理解为以物质作为答谢。有的大摆“谢师宴”,有的充话费、送红包,还有的送名牌、送套餐,可谓神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家长对此深恶痛绝,却也是迫于无奈,敢怒不敢言,生怕得罪老师,孩子受罚。 作为学校,却偏偏管不住自己的队伍。很多学校都将“师德”视为一项最基本、最根本的道德准则,标刻为自己的校规、校训,甚至是作为学校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屡屡失范、频频踩线、步步身陷。一些教师抵挡不住物质的利诱,在金钱和道德的天秤上失了衡,以牺牲人格、师格为代价,换取物质利益,真正有违“人师”之本份。不得不说,师德败坏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和最深祸根。 “师腐”毒瘤一日不切,教育之患就始终难除。2014年,教育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长王立英在一次座谈会上曾强调,“教育领域绝非一片净土,教育部门也非清水衙门。”这句话听来惊心,却也道出现了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现状。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校园反腐的各项行动中也屡见成效。不回避问题、不遮掩事实,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于教育领域坚决反腐的态度和决心,为校园反腐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红烛、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正是因为这一职业的神圣和崇高,才使得校园得以成为一方净土,成为莘莘学子们心弛神往的“象牙塔”。“师腐”的出现,无疑是对教育者乃至教育行业的侵蚀,是对我们所崇尚的师德观的一种冲击。因此,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反腐力不可减。 |
相关阅读:
- [ 08-14]集美盛光书院青苗志愿走进鳌园 倡导文明旅游
- [ 08-14]习近平总书记论生态文明建设
- [ 08-14]“福州文明旅游大讲堂”开讲 让文明旅游深入社区
- [ 08-14]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 [ 08-14]文明新风 八闽和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