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以戏曲为媒寻中华气韵

2017-08-14 15:37:13林 琳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这个八月,央视又推出了一台新的大型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戏曲大会》沿用《诗词大会》的比赛形式,旨在追溯华夏气韵,寻根中华传统,让我们伸出手,触摸中国戏曲的温度。

中国传统文化再度成为焦点,在观众中掀起一次戏曲热。中国戏曲承袭了来自历史、来自人民、来自心灵的声音,这些都赋予了戏曲与生俱来的美。这种美在于语言,或简洁明朗,或意味深远;在于音律,或铿锵有力,或婉转悠长;在于服饰,或精美华贵,或形如泼墨;在于故事,或演绎历史,或推陈出新。更别提那油彩,那脸谱,那宫调曲牌、凤冠盔帽,那唱念做打、眼波流转,又藏着多少难以探求的奥妙。

但似乎恰恰是这样极高的配置,把中国戏曲推到了曲高和寡的境地。“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恨花的人,厌花骂花把花伤。”爱戏的人,爱得情深意切,而不爱她的人,即便不骂不伤,也敬而远之了。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广泛的地域交流中,人们视听感官的愉悦有了更多的途径来满足,已经鲜少有人愿意平心静气去听那戏曲舞台上的咿咿呀呀了。

却总有人不甘心戏曲禁受这样的高处之寒。越来越多的戏曲名家开始被熟知,如胡文阁、王佩瑜,他们通过异于传统的方式让人们对了解一下戏曲产生了兴趣。媒体对戏曲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央视戏曲频道的诸多节目,又如《中国戏曲大会》,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愿意了解戏曲的朋友们能够了解戏曲,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用意昭然可见。更有很多人在尝试戏曲的突破和融合,如裘继戎,如《大唐贵妃》,又如那些与戏曲融合的歌曲,在古与今之间寻求突破与平衡,不管被赞同还是被质疑,不能否认的是,戏曲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在努力让这一部分绽放异彩。

戏曲不该离我们生活太远,为戏曲争取“明天”,国人在努力。感谢《中国戏曲大会》提供了这样好的时机,伸出手,触摸一下,戏曲的温度应该是温润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