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第七届江苏书展中国分级阅读长三角论坛上,江浙沪京全民阅读办共同发布《中国分级阅读苏州宣言》,倡导“全民阅读,儿童优先;儿童阅读,科学引领;分级标准,合力打造。”论坛专家委员会聘请朱永新、周兢、徐雁、王志庚、周翔和禹东川为专家委员会成员,聚焦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分级阅读,探索适宜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分级阅读标准和测评体系。(7月18日 《光明日报》) 少年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起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很关键。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前还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籍的依赖,他今后恐怕也不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更多条件让儿童进行更好的阅读,把最好的阅读融入最珍贵的童年。现在,少年儿童分级阅读被提上了日程,这是好现象。在我看来,少儿分级阅读需要研究,更重在实践探索。 在实践中摸规律,促进分级阅读。按照专家的说法,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专家的愿望是好的,但坊间也有不同反应。有人就认为,阅读在兴趣,兴趣在于理解。孩子读书如果能理解,就会读下去;如果理解不了,自然没有兴趣读下去,不需要另外分级。这种说法似乎也有点道理,而且现实存在这种现象,但能因此就否定少儿分级阅读吗?恐怕也有偏颇。把对少儿分级阅读的争议交给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才是科学的态度。 国外经验可借鉴,切忌生搬硬套。分级阅读在国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欧美,有关分级阅读的研究和实践也已有60余年;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就开展了很多关于研究和推广分级阅读的活动。国外的经验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忽视中国国情特点而一味地照搬,要尊重中国国情,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客观现实,在实践中探索适宜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分级阅读标准和测评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消解争议,形成共识。 重真实体验感悟,制定分级策略。少儿分级阅读的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研究学生年龄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思维,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以量化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阅读行为,真实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保证学生阅读真实发生。在尊重的前提下,以活动促阅读,以兴趣促探究,让学生愿读、乐读、能读。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探索中让阅读融入学生生活、生命发展,修炼学生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真正助力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当然,少儿分级阅读要以高质量的图书为前提,这就要求多创作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以此为儿童的精神世界打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给孩子造出一座座让心灵安顿的房子”,让阅读融入学生生活、生命发展,修炼学生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真正助力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
相关阅读:
- [ 07-24]文明交通,你我同行
- [ 07-24]环保出行及文明使用共享单车宣传
- [ 07-24]畲乡颜值今更高
--走进全国文明村建瓯房道吴大元村 - [ 07-24]龙岩:文明出行办事 自觉排队成风
- [ 07-24]集美国税以“青年文明号”开放周为契机 举办丰富活动
- [ 07-24]墨西哥首部介绍玛雅文明数字动画影片走向世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