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创建 > 正文

集美:高效提升精细管理 特色更彰显

2017-07-14 15:52:36刘德英 魏茜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集天下之美 展人文风采

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独特城市气质的集美,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是“集天下之美”的所在。这里还是我市展示城市形象重要的门户。

自去年11月以来,以优美风光和人文特色著称的集美“再发力”,启动了以“六线六片”为重点区域的城市景观整治提升。作为重头戏之一的绿化提升工程不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结合周围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品位的城市景观,高品质的绿化设计扮靓了集美,既展示出人文集美良好形象,也让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改善。

随着拆除违章、绿化提升、立面改造等工作的全面推进,集美大桥、杏林大桥进出岛桥头堡、门户区,同集路集美段、集美大道、马銮立交等道路,集美新城、鳌园周边景点等重点片区、重要线路和节点的景观提升工作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六线包括:集美大道至孙坂北路沿线、集灌路沿线、国道324沿线、高速公路沿线、田集连接线、铁路沿线;六片包括:集美大桥桥头片区、杏林大桥桥头片区、厦门大桥桥头片区、集美学村片区、鳌园片区、集美新城片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六线六片” 景观整治提升工作不仅关注主要风貌区、城市主干道等“核心区”,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辖区铁路沿线、城市边角地这样的细节领域,并以“跳出集美看集美”的思路吸收、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对标一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纪委全程精准监督整治提升工作,让老百姓在城市品质改善中增强获得感。

集美新城,环境优美。( 本报记者 黄少毅摄)

一座城市的品质不仅仅体现在中心城区、主要街道、风景名胜区这些常规意义的“视觉焦点”上,在小巷街尾、边角地、铁路沿线这些似乎不被人留意的角落,我们往往更能观察到这个城市的品质细节和自我要求。

地点:银江路集美段

新颜

如今外立面风格统一。

旧貌

过去外立面较混乱。

  地点:杏林大桥桥下片区

新颜

如今景色优美。

旧貌

过去桥下较混乱。

镜头1

整治铁路沿线

送乘客一路美景

位于杏滨街道的康城社区靠近铁路沿线,一段时间来,铁路沿线地带成了铁皮厂房、废弃物堆放点和各类重型车辆的停靠点,损害了城市的形象,这些不成章法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自然也为附近的居民区带来了困扰和不便。

事实上,集美辖区内拥有铁路总长22公里,除了康城,还有不少处于铁路沿线的村居周边存在类似的历史遗留“两违”和临时堆场。为此,相关镇街、区执法局和建设局等部门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对铁路沿线进行了大力度的整治。经过半个月的攻坚,仅铁路沿线康城段,周边的厂房、车辆、杂物已被全部清空,将近20万平方米的地面露出本来通透空旷的原貌。

据介绍,为破解整治难题,杏滨街道引入“一包三定”工作机制,党政骨干力量发挥主攻作用,带头深入一线打硬仗;区联合督查组、片区征拆指挥部以及区建设局、区行政执法局等密切配合,联合作战,形成强大合力加快整治进度。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康城段将进一步绿化美化和景观提升,在违法占地清理为空地后,还将“升级”为休闲绿地,为周边百姓提供更多福利。

镜头2

利用桥下地带

设停车场建公园

“‘拆’不是目的,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才是目的。”集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地制宜、惠及民生是此次“六线六片”提升整治工作的亮点,经过整治,不少原先脏乱差的“三不管”地带变成了公园、绿地和停车场,挤出了宝贵的可利用空间。

在杏滨路东侧的杏林大桥桥下,就有一个曾经的“三不管”地带变身为绿化小公园和停车场。“以前,这里道路泥泞,大型货场、集装箱随意停放,看上去乱乱的。”附近居民说。现在,桥下地带除了规划建设停车场外,驳岸上铺设了鹅卵石步道、自行车慢行道。在杏滨路的另一侧、化工学校公交车站旁的三角地带,也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如今成了绿树成荫、景致怡人的小公园。

厦门大桥桥下,原本杂草丛生、存在乱搭盖的集美老火车周边,也“华丽变身”,在清理土头垃圾、平整场地后,大面积铺上了草皮,并种上了常绿树种棕榈树,呈现出通透怡人的“椰风海韵”风情。

“大桥涉及的责任单位多,市区责任部门交叉,区里每周开市容环境与提升整治工作组评例会,区主要领导先后数十次现场踏勘协调,指导各责任单位统筹安排、科学组织工作,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完成整治提升工作。”工作人员介绍。

镜头3

拆掉临时商铺

嘉庚故里焕新颜

通过相关部门的强力“攻坚”,一些破坏城市景观却又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在“六线六片”整治中也得到了“根治”。

在集美学村龙舟池南岸,一排破坏学村景观的临时商铺在上个月已被拆除。这一排商铺被称作“集美旅游商城”,有名的南顺鳄鱼园也曾落户在这里。自上世纪90年代存在以来,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这里一直是没有产权的临时建筑。

为了让集美学村有更好更开阔的视野,让嘉庚故里以更加整齐有序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去年底以来,集美区下定决心“啃硬骨头”,启动了商场拆除的相关工作。在工作人员的积极动员下,在商场经营者的积极配合下,商城已基本完成拆除,拆除面积约2万平方米。

“我们从维护嘉庚建筑风格统一性、保护集美学村面貌的重要性出发,不断上门做工作,获取商户支持。”街道工作人员说,在遵循整体拆除方案大框架下,工作组实施“一户一策”、责任到人,细致推动商谈拆除工作。

商城拆除后,相关部门很快地在原地种上了草皮和植物,现在,站在绿地边,可以一眼望到不远处的厦门大桥,嘉庚先生规划集美学校时提出“面海无塞”的心愿,终于得以重新实现。

【人物】

集美区建设局工作人员辛访:“加减法”并用 打造绿色家园

辛访 。(本报记者 林桂桢 摄)

在绿化刚完工不久的兑山社区公园,辛访看着眼前葱郁盎然的树木和丛草花卉,脸上露出欣喜和骄傲之情。

去年9月台风“莫兰蒂”过境,大量树木倒下,辛访所在的“六线六片”绿化提升组接到任务,与镇街、城管等多级多部门联动,立即展开灾后绿化重建提升工作。辛访回忆道,为了将树木“抢”回来,他们与时间赛跑,连夜设计“抢救”方案,增加机械和人手,争分夺秒扶正树木、重新种植。今年春节期间,辛访和工人们更是连年都没过完,就重返“绿茵场”,逐一摸清地块,抢种树木和草坪。

“我们不仅要恢复绿树,还要让花草树木富有层次感。”辛访介绍,为了让绿化“锦上添花”,他们通过“加法”和“减法”,把草皮、灌木、乔木等高度不同的植物相间种植,同时在道路岔路口和重要节点用三角梅、红车等开花植物加以彩化,打造高矮错落、疏密相间、红绿交叉、立体纵深的“层次”美。

“大改观!”辛访用这三个字描述大伙近8个月来奋战的成果。现在,包括厦门老火车站、北引泵站周边、集美学村牌坊周边、杏林高速路口、北站周边、鳌园榕树公园、杏林大桥下在内的诸多地块不但恢复了台风前的葱郁,更是绿出了集美风情——绿植、花毯、乔木等在阳光下、海风中摇曳生姿,嘉庚故里焕发新的活力。

而对于辛访,这位从1995年入行、至今已在集美绿化战线上服务了22年的老建设者而言,没有什么词汇比“自豪”更能表达他的心情。“集美区80%的绿化项目,是我们团队做的。”辛访最乐意看到的事情是,居民们在自己布置的绿色家园里观赏风景、享受生活。

集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后溪中队

负责人郁兵:上门耐心劝说 居民主动拆违

郁兵。 (本报记者 林桂桢 摄)

许多人认为,城管的工作就是简单的“拆”和“扣”,而在后溪执法中队负责人郁兵看来,与征拆对象沟通的“嘴上功夫”也是执法工作重要的能力之一。

后溪镇涉及“六线六片”的有国道324沿线、孙坂北路沿线和铁路沿线。郁兵说,去年12月以来,后溪执法中队以上述片区范围内的违建、街区(主干道)立面等为重点,对辖区内的铁皮搭盖、屋顶搭盖、违法建设和违章广告设施等进行集中清理整治。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量的违章广告和“两违”就像城市的牛皮癣,影响了市容观瞻,部分铁皮搭盖经过台风“莫兰蒂”的摧毁后没有及时修复,存在安全隐患,必须予以拆除;此外,多个绿化提升项目也要执法人员先拆除“两违”,清理被占用的地块,工人才能进场绿化。

不过,这项具有正当性的工作,却因为触动了当事人的利益,遭遇不小的阻力。“我们挨家挨户登门解释整治工作的意义,并多次联合后溪镇镇政府包村干部、村干部、村老人协会会员,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郁兵和队员们的“软磨硬泡”之下,不少观望的当事人都在思想上“败下阵”来,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和违法广告牌。

如果您是国道324后溪段、孙坂北路的常客,或是经常乘坐动车,就会发现,半年来这些路段“大整容”了——路边占道经营的摊贩少了,“煞风景”的楼顶广告牌也不见踪影,危险的铁皮搭盖全部得以拆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许多群众一开始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但整治完后,家园变美变靓了,他们比我们还开心。”郁兵说,群众的满意是执法人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力。

【亮点】

“两违”整治

截至7月9日,集美区共拆除“六线六片”违建2168起,拆除面积87.71万平方米。

绿化提升

截至7月9日,绿化提升区属项目及新城片区平衡项目已开标36个,累计完工项目28个,2个项目进入工程收尾阶段。

立面改造

以“六线六片”的核心地段为重点,全区计划实施22个立面提升项目,涉及942栋建筑。截至7月9日,22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工924栋。

夜景工程

目前,厦门北站夜景提升工程、环杏林湾东岸夜景提升工程、杏林湾西岸夜景提升工程、集美大桥桥头片区夜景提升工程均稳步推进,预计将于本月底全部完成。

工地整治

43个区管工地和30个市管工地已基本完成当前形象进度的整治提升工作;17个收储地块基本完成围挡、美化和场地覆盖。

市容环境

采用无人机航拍加地面跟拍的模式,对“六线六片”范围内市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共梳理出整治节点1652个,截至7月9日已完成1180个。

本版文/本报记者 应洁 林桂桢

通讯员 刘德英 魏茜

本版图/

集美区建设局 供图(除署名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