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创建 > 正文

集美区文明创建工作屡有创新 打造一系列品牌

2017-07-11 10:25:46许晓霞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荣膺省级文明城区四连冠

作为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集美区与时俱进,推出文明创建新举措,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数据

社区书院组建由181人组成的师资库,开设630门课程,开展843场次活动,签到学员有17736人次,受益人群达42614人次;心理辅导站每年接待咨询约200人次,各类活动近100场;拥有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约12万余人次。

成绩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打造“一校一品”,现已拥有包括灌口中学“志愿行动之光”、集美法院“暖法护航在行动”、杏滨小学“做彬彬有礼的杏滨人”在内的多个市级十佳品牌和优秀品牌;集源路志愿服务驿站被确立为省级志愿服务驿站。

在集美大桥下的滩涂区,9岁的鸿彦拿着树苗,4岁的弟弟挥着铲,两人一起种下一棵红树林幼苗。“这可不是我头一回参加志愿活动,” 鸿彦骄傲地告诉记者:“上次我还参加了沙滩净化活动。”有时出来爬山,鸿彦也带个袋子顺便捡垃圾,随时随地做公益活动的观念已深耕小鸿彦的心里了。

过去的五年,集美的文明创建工作一直在路上,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志愿服务,加强道德建设,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升。五年来,集美文明创建工作屡有创新,打造出“心灵绿洲”、诚毅志愿者联盟等一系列品牌,涌现出陈清洲等一批先进典型,获得省级文明城区四连冠。

社区书院 精准定位打造精品课堂

社区书院,一院一品,是集美文明创建的特色品牌。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集美社区书院,从最早的3个试点社区,到今年21家。这21家各有特色,通过精准定位打造精品课堂,贴近群众需求。康城社区书院,根据居民需要开设育苗、花蕾、青年、耆彩等课堂,每个年龄层的居民都可以在书院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滨水社区书院则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打造‘校地共促共建’特色课堂,已和华大、集大等多家高校签约共建。

在书院管理上,集美区开辟了独具特色的集美模式。2016年,集美区在厦门市率先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并出台《集美区社区书院管理办法》,引入专业社工对书院进行运营管理,理顺书院运行管理机制。

社区书院不仅带来文化大餐,更让社区建设从“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甚至变为“家人社区”。

志愿服务 群策群力献爱心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集美文明创建工作中推行的精神。五年来,集美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化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2016年,在区委文明办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高校大学生、文明单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爱心团体组成的队伍——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联盟把志愿服务资源整合起来,围绕便民服务、生态文明、人文集美、拓展训练四大主题,吸引大量市民参与。同时,针对基层志愿者队伍管理和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组织较薄弱的现状,集美区将专业社工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镇街购买以协助志愿服务管理,推动基层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目前,六个镇街均已完成购买服务。

此外,集美的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引进“社工带义工”模式,针对不足开展培训,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

“心灵绿洲” 共建美好家园

近几年,集美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充分利用“嘉庚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人文集美”发展战略为主线,结合“嘉庚精神进校园百日行动”等活动,深入校园深入课堂,用嘉庚元素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同时,集美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校外活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心灵绿洲”计划,是集美文明创建的又一名片。自2010年启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以来,连续7年将“心灵绿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市首档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广播栏目FM89.2“心灵绿洲”广播,在推广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把公益活动(讲座)开进社区、学校等。

通过多年努力,集美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已深入人心,构建了“宣传部门牵头推动、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院校专家积极指导、基层单位重视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