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较好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自然的侵蚀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历经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毁、破坏,或是遗失海外。因此,拯救和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时不我待。那么,究竟该如何保护好这些不可取代的无价之宝、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呢?毋庸置疑,除了出台相关政策予以保护和支持之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用创新拉近文化遗产与现实的距离,与文化遗产多些“跨越时空的对话”。 要创新保护方式,让中国文化遗产惊艳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时尚之魂。而中国又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国,截至目前共有50项世界文化遗产,位列世界第二位。如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等,这些文化遗产都集中展示了科学、美丽、文明的中国形象,在世界上影响巨大。也正因如此,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此,我们要在继续沿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基础上,还要改革创新,通过开展创意活动打造更多的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平台等多种方式,使更多的文化遗产走出“深闺宫门”、回归现代,走到群众身边,让中国文化遗产造福于民、惊艳世界。 要创新表达方式,让中国文化遗产根植于心。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一旦损毁或破坏,不可复制、遗恨千古。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增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要创新文化遗产的表达方式,让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美丽邂逅、深度融合,使文化遗产动起来、活起来,穿越时空与现代人对话。如东莞市,近年来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各大文博展,为发展传统技艺带来了活力和动力;还有广东中山、宁波梅山、甘肃敦煌等地,不断挖掘当地资源,让文化遗产搭上旅游快车……诸如类此,都是传导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信号,使其根植于心。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文化遗产保护不再“高冷”、无需“传统”,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多些“跨越时空的对话”,文化遗产保护才会取得更大成效、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阮欣)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