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集美新城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排头兵”在岛外四个新城中率先启动
而今,已构建成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形成厦门经济新的增长极
集美新城美景。(林志杰 摄)
数据>>
集美新城至今已完成土地收储1197公顷,出让用地382公顷,带动社会投资1000多亿元,7年开发累计完成固投约1200亿元。
集美新城范围内在建和已建成的新商品房小区有18个,房屋总套数超过3万套。
成绩单>>
实施四批百亿工程,构筑城市基本框架,部署“六大亮点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既定目标,初步建成集商务营运、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教育科研、交通枢纽、生态旅游和生活居住于一体的活力人文新城。
“以前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去杏林湾营运中心转几圈,锻炼身体。遇到市民广场有热闹的活动,比如尼斯嘉年华、荧光夜跑,还能拖家带口去放松放松。”受益于集美新城的建设与发展,杏林街道西亭社区的居民陈育平见证了家乡腾飞式的巨变,也享受着从村民到居民的种种变化。
7年前,集美新城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排头兵,在岛外四个新城中率先启动。5年来,新城建设持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依托指挥部前线指挥运作模式,高效推进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形成,全面提升公共服务。
产业优:厦门经济新增长极
“软件园三期已成为我们公司的南方总部,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机构都归集到这里。”刚刚把办公室从岛内搬到集美新城一年多的中控智慧厦门总部总裁办主任王辉能对软件园三期十分看好。中控智慧是全球著名的生物识别产品制造商,每年,被誉为“海西硅谷”的软件园三期不断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伙伴。截至2016年年底,软件园三期已实现全年营收75亿元,目前有506家企业、近9000名白领和创业者入驻。
立足高起点规划、交通便利和高校集中的人文优势,集美新城加快聚集产业要素,为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目前,集美新城业态丰富,软件信息业、文化旅游业、商务商贸业等新城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构建成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形成厦门经济新增长极。
配套齐:打造跨岛发展新市区
家门口有咖啡厅、电影院、健身馆,还有书城、剧院、美术馆……为了让入驻企业和市民都能享受到宜居宜业的福利,集美新城加快“强配套”进程,以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兴建诚毅书城、嘉庚剧院等场馆,并通过引进尼斯嘉年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国际气球艺术节等文化旅游项目,为新城居民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体验。
医疗、教育的跨岛发展也带动越来越多岛内名校到岛外开办分校,集美新城医院也在推动建设中,这座医院建成后将是拥有1200张床位的集美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今后,集美新城辖区内还将推动14所学校和19个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的建设,加快新城商贸配套,打造跨岛发展新市区。
生态美:绿化率达到39%
早在规划之初,集美新城的定位就强调突出尊重维护自然山水的生态特色。本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集美新城在构筑现代城市空间的同时回归生态和自然,利用原有的山体进行公园建设,围绕杏林湾建起了长达20公里的环状公园,绿化率达到39%(含水域面积)。
面积7平方公里的杏林湾,近年来在经历了清淤护岸、污水截流、上游整治、湿地修复等系统工程之后,水质和生态环境明显升级。为了进一步净化湾区水质,同时也为新城增添一份灵动的绿意,杏林湾后溪水闸口附近还将建成一个开放性湿地公园,以自然保护和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生态岛链的过滤,来改善杏林湾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百姓乐:生活“幸福指数很高”
位于新城核心区的西亭社区,在新城开工建设前却被称作集美的“西伯利亚”。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陈育平回忆,以前村口只有一条泥巴路,随着跨岛发展的东风,西亭的交通状况发生了大逆袭,现在有多条大马路横穿而过,三四个公交站点和十多条公交线路沟通起居民与外界的联系。未来,这里还将有3个地铁口、多条地铁线路继续带动该区域的繁荣发展。
“2012年我来看房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但是这些年新城的发展大大超出我的预期。”2003年就来厦工作的张锦花,把新家安在了集美新城的中航城,“现在出行不论是坐公交还是自驾都很便利,以后还有地铁;平时我们就去杏林湾和市民广场一带散步;附近的幼儿园、小学也都逐渐完善,以后孩子上学也不用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