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建筑应为城市留住“乡愁”

2017-05-31 16:18:01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同样作为城市新的地标性建筑,忠王府旁的苏州市博物馆受到市民的普遍赞誉,而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则颇受争议。在笔者看来,两者都在向这座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表达着敬意:如果说前者是对苏州这座园林城市进行了概念上的几何提炼,那么后者则试图与苏州园林和虎丘塔产生意向上的联系。只不过对于苏州人来说,或许玲珑精巧总是比气势恢宏更讨喜吧。正是这种喜好上的倾向性,反映着苏州这座古城古拙、温婉、精致、含蓄的城市性格,而这种城市性格则是源自于这座城市深入血脉的文化基因。

建筑之于城市,正如同衣裳之于人一样,讲究量体裁衣、气质相符。古典中国的城市建筑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反映着中国人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然而90年代以来,因为一切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加之国外各种建筑理论的冲击,中国的城市建筑一度出现了方向上的迷茫,忽略了对城市空间的把握和对城市文化的培育,许多满载历史与传统的古老建筑消失在大拆大建的机械轰鸣中,古老的城市建筑文化被迅速侵蚀。

中国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依据不同的环境特征、气候条件、历史因素和风俗习惯,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蕴藏丰富的城市建筑。从历史来看,城市建筑正因其承载着城市的文脉,而具有长久鲜活的生命力;而从发展来看,只有将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之中,城市的建设才会具有个性和活力。

而今我们开始着力治理所谓“城市病”,就是要从城市建筑的文化属性入手,实现地域特色和建筑文化的回归,提炼城市的精神文化气质。苏州市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在规划和设计理念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培育自然生态景观,均衡城市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建筑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新的城市建筑要注重在各种细节里体现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追求文化属性与实用属性的统一;要挖掘和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索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的平衡,既保有独特的个性又反映时代潮流,打造和存续城市的“乡愁”。(程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