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是一类特殊群体,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爱,更要在精神生活尤其是文化权益上给予重要保障。积极为盲人朋友出版营养丰富的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提升盲人阅读服务水平,就是务实之举,通过为盲人朋友提供精神食粮,满足盲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美好的精神家园,更好维护和保障盲人读者基本文化权益。从发展的眼光看,满足盲人精神文化需求,还要进一步练好实功。 坚持问需,满足盲人群体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文化产品供方说了算,让服务对象被动接受,而应该实行“点菜式”问需服务,这样的服务才能对路,才能精准。在提供盲文读物上也必须注重问需,深入了解盲人朋友所需,倾听他们的愿望和意见,有针对性地组织编辑出版相关文化产品,提供更贴心地公共文化服务。这种问需,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等现代媒体和传播工具,扩大征求意见的服务面,并且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常态,确保服务到位,受助及时。 注重实效,提供各种分类服务。盲人群体是个笼统概念,而实际生活中,盲人朋友又因年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因素不同,而对文化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着眼于服务实效和满意度,采取分层施策,制定接地气的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关要素,积极提供各种分类服务。比如,对盲人儿童的服务,就要体现儿童的特点;对有一定技能的盲人朋友,就要满足他们对相关技术知识的渴望,提供点对点服务;对因灾致残心理压力大的成年盲人朋友,除了给予精神读物外,还要科学地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多措并举,提供兜底性公共服务。为盲人朋友服务,要有精准意识,也要有底线思维,在指导思想上,要增强兜底性公共服务的意识。所谓兜底性公共服务,就是要在注重服务重点对象的基础上保障服务面,对所有盲人朋友提供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兜底性公共服务,既要保障其生活,又要提供精神抚慰和疏导。在政府履行职能的同时,要广泛发动和发挥志愿服务的力量,积极为盲人朋友享受文化服务进行有效衔接,把各种文化服务送到盲人的心坎上,让他们的生活保障和精神层面的服务不断提质。 关心盲人文化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唯有注重练好实功,为盲人群体提供更精准、精细的服务,让扶残助残更“走心”,盲人朋友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关爱。(梅花傲雪)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