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要让“舌尖上的谣言”无处容身

2017-04-26 15:44:10 来源: 张家港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相关新闻一向是社会热点。然而除去一些有理有据的真新闻,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也层出不穷。一些有意编造、别有用心的谣言被广为传播。由于此类谣言往往与真相鱼龙混杂,又是敏感话题,许多笃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民众就着了道。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食品安全谣言往往乘着网络的东风,病毒性、爆发性的传播,数天之类就席卷全国的“朋友圈”。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前车之鉴”警惕性极高,导致这类谣言往往能引发广泛关注,不仅会干扰消费判断,损害食品行业的发展,严重时甚至可能扰乱社会信任,削弱政府公信力,持续破坏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无论从社会民生的哪个角度来讲,都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治理,让食品安全谣言无处容身。

人们常说“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治理谣言的难度。何况食品安全谣言往往或翻炒旧闻、偷换概念,或诉诸专业壁垒,宣扬时半真半假,让普通人难以判断。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科普和辟谣的力度,食药监总局网站的专栏就是很好的例子,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才是釜底抽薪之计;而我们的媒体,也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好宣传关口,能够及时对谣言快速响应、科学辟谣。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容易引发民众恐慌、社会动荡的食品安全谣言,要加大惩处力度,让传谣者无处遁形。

而对于我们普通群众,也要学会“多长个心眼儿”,要提高自身鉴别食品卫生谣言的能力,不要被“大流”挟裹,信谣、传言而不自知,还自诩为出于“善意”才成为谣言的帮凶。其实,很多时候,随手搜一下相关资料,或者查一下权威平台发布的信息,就能避免被类似谣言所蒙蔽。对于传播谣言的亲友,更不能因为担心会驳了对方的面子就不肯发声,应当予以劝阻并大胆反驳。毕竟这才是真正对亲友负责的正确方式。(乐高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