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媒体多次报道了江西省的好人好事:3月16日晚南昌着火汽车救人的许诺3人,3月25日南昌县水塘救人的12岁少年吴昊,4月3日宜春托举救人的12岁少年张凯浩和彭浩明,以及4月3日傍晚万安县跳江救人牺牲的外卖小哥曾鹏等人。不足一月之内便有8名江西好人涌现,其背后显然不是某个好人出现的偶然,而是整个社会好人氛围的使然和好人效应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每当一个好人出现并被报道,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这并不是媒体聚光灯的“特效”,而是好人好事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和扩散力。为好人者,首先需要突破的是自我心理障碍,需要敢于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甚至有时候会有生命危险,而这本身就是勇气和心智的极大挑战和提升,所以单凭善义之举背后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就值得每个人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而当一群好人持续不断出现之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好人热潮的欣喜,更应该理解其背后的根源:好人显然已不止是个人超乎寻常的英雄壮举和激情,而是整个社会在好人事件被触发之后善良本真的价值共鸣和集体爆发,并相互传递和互相激励。也正是因为如此,近期才有江西好人热潮的连锁反应,才有“一月之内8名江西好人获奖19万元”的广泛点赞。显然,正是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聚焦,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发现身边平凡者的不凡、感受到身边普通者的伟大。所以我们有义务让更多的好人好事进入公众视野,让其成为促进社会本真回归的动力和催化剂。 赞赏好人好事之余,我们也不得不对混淆社会视听、甚至造谣生非的“负能量”略提一二。当负面信息漫天飞扬之时,很容易给人们造成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假象,但只要我们反观身边的现实,却依然感受社会井然有序、发展强劲。这种负面舆论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应该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其实我们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在遵守着共有的秩序,更多的人在遵循着共有的价值观念,还有一些让我们尊重的好人,在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同样也有义务以“平凡者”的身份守住自己的底线并参与其中,实现自己不凡的价值人生。 所以,在平凡与普通之中,我们期望好人好事的善良本真得到集体释放,更期望见义勇为的正义力量得到大众的价值共鸣,从而使好人好事、善意勇为的人生旨趣成为发展的常态,使和谐互助、成果共享的价值实践成为社会的主流。(戴庆锋) |
相关阅读:
- [ 04-17]手纸浪费是文明必要成本
- [ 04-17]践行八不行为规范 做文明公民
- [ 04-16]厦第三个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启动 市民接力争当文明东道主
- [ 04-15]厦门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文明礼仪培训首期开班
- [ 04-14]建阳区开展清理卫生死角攻坚活动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助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