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日前公布。根据方案,从今年起北京市将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通过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的环境要达到“十无”的标准: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的标准。(4月11日《北京晚报》) 背街小巷,是城市主要马路后面的小街道、弄堂等生活空间。其虽然“背”而“小”,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大舞台、大空间,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舒适度、出行便捷度、呼吸清新度、耳根清静度。总之一句话,关系到老百姓的宜居指数、健康指数甚至是幸福指数。故而有人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每一个城市,无论是否正在或需要创建文明城市,都应该努力扮靓每一条背街小巷。 不必讳言,在一些地方,背街小巷的私搭乱建、开墙打洞、违规停车、乱堆杂物、凌空架线等现象,成为困扰群众“家门口”的老大难问题,使得背街小巷成为脏乱差的典型。何也?只因此类“创建”只看到建设与整治通衢大道、公共广场、商业大街、公园绿地的必要与紧迫——可以显示“大手笔”,可以做出“好成绩”,且效果立竿见影。而背街小巷不仅不容易出成绩,反因人流车辆聚集,而成为难啃的“硬骨头”。这种拈轻怕重、重表不重里的思维,显然要不得。 实际上,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见精神。通过提质改造扮靓背街小巷,一方面,可以暖民心,让老百姓觉得,这才是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搞起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来,更容易让老百姓与相关部门“思想上合拍,行动上一致”;另一方面,背街小巷更考验相关部门的治理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大事起于具体”,问题错综复杂、利益盘根错节的背街小巷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何愁整个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不能再上一个甚至几个新台阶? 于此而言,北京将利用3年时间完成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无疑是谋求科学发展、为民众办实事的举动。扮靓背街小巷,也应该是其他城市进行文明创建、搞好城市发展的一大要务。不仅要改造背街小巷、亮化背街小巷,让它们全部焕然一新,散发勃勃生机,还可以因地制宜,尽量追求大多数背街小巷样貌不同、韵味不同、景致不同,各有特色,正所谓“一条街巷一处景,各条街巷景不同”。当老百姓身边的背街小巷都成为“文明街巷”,何愁建不成文明社区、文明城市?(何勇海) |
相关阅读:
- [ 04-10]文明创建要保持常态
- [ 04-10]“文明创建暗访团”聚焦厦门同安公共设施破损问题
- [ 04-09]王德堂深入文明单位指导文明创建工作
- [ 04-08]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德堂一行深入福建高速龙岩管理分公司指导文明创建工作
- [ 04-08]文明创建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