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调查报告》中。《报告》显示,境外受访者普遍认可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素质较5年前相比有所提升。而在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的情况下,中国游客在文明出游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境外受访者认为,大声喧哗、不按序排队、不尊重当地风俗等是中国游客出境游中会出现的不文明行为。(4月3日央视网) 从相关调查和报道披露的信息不难看出,国民出境游存在的诸多不文明现象,除了极个别属于自身素养不济方面的因素,更多地还是表现为尊重意识的欠缺,包括对公共场所规则和秩序的尊重、对他人感受和利益的尊重、对当地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环境和自然的尊重等多方面,因而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从细节上注重谦抑、自我约束、严格要求,用尊重打好打实文明底色,无疑成为进一步改善形象并赢得各地尊重的关键。 尊重公共场所规则、秩序,是每个公民起码应有的文明素养,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本土景点旅游如此,出境游自然更是如此。诸如随手扔、随口吐、随意乱画以及插队之类,势必破坏整治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难免败坏大家的兴致,影响旅游体验,实际上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倘若大家都不自觉、不检点,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而为,到头来免不了“共损”“互伤”。因而,尊重规则、敬畏秩序说到底还是自我尊重。 尊重旅游目的地民俗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既是对景区文明的呵护,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乃至麻烦。出境游被吐槽的某些所谓“不文明”现象,其实不少都是“无心之过”,不少国家民众爱清静,把国内爱热闹的习惯带过去,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难免引起别人的不适和反感;某些国家视头顶为圣洁的地方不允许乱摸,出于喜爱某个小孩去抚摸人家的头顶就很不礼貌……如此等等,既需要旅游服务方提前多做“科普”,更需要游客自己善于入乡随俗、入乡问俗、入乡学俗、入乡敬俗,避免触碰禁忌,给对方以不友好、不文明的“错觉”。 尊重是彼此的、双向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环境、规则、秩序也才能得到文明的回馈。中国游客境外游文明素养的提升,也越来越得到旅游地国家和民众的认可和赞赏,某些针对中国游客的不实报道当地官方更主动辟谣,这就是以尊重获尊重的正效应。出境游言行举止文明与否,既显示个人素养又代表国家形象,注重微小细节,多作换位思考,讲究有礼有节,让尊重成为出境游必备的基本素养,用尊重增进文明出游内在自觉,我们当再接再厉。(范子军) |
相关阅读:
- [ 04-05]台湾两名高中生欲走私毒品出境被逮 涉世未深受利诱
- [ 04-04]护照损坏将无法出境 厦门有游客因此被拦
- [ 04-04]台湾两名高中生欲走私毒品出境被逮 涉世未深受利诱
- [ 03-31]朝鲜公民死亡事件协议达成 双方解除出境禁令
- [ 03-31]厦门:清明“拼假”出境游受热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