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别在网上丢了“汉字规矩”

2017-03-24 09:00:06王润 来源: 余姚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振濂何许人也?陈振濂是著名书法家,目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前不久在参加全国两会时,他向采访他的记者先问了一个问题:“平时发短信,你用的输入法是拼音还是笔画?”当记者回答是拼音后,陈振濂忧虑地说:“再经历几代人,中国人还会写汉字吗?”陈振濂的忧虑决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技发展,现在人们手写文字的机会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键盘输入文字。与此相对应的是,提笔忘字、错字连篇也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微信朋友圈可以说是错别字的高发区。比如,在朋友圈上“晒”一日三餐成了不少人的习惯,前几天的一早,笔者的一位朋友又在“晒”他的早餐,只是看了许久仍然看不懂他要说的意思:“家里没有牛奶蛋糕了,只好讲究了,余姚榨菜过泡饭。”榨菜和泡饭,是最寻常不过的早餐,实在算不上“讲究”啊!看了许久才明白,原来这个“讲究”是“将就”。这位朋友的文字实在太不“讲究”了。

仔细看一下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发现此类不“讲究”的文字着实不少:今天是很“突特”的一天、美食让我“留口水”……朋友圈不断出现的“妙语”常常让人感到云里雾里。

也许有人会说,朋友圈上的语言只是网络语言,大可不必如此较真,此话有失偏颇。这里暂且不讨论朋友圈上的语言算不算网络语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管哪一种语言,准确地表达意思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随意地使用无厘头式的网络语言,或者随心所欲地使用错别字,导致交流发生困难,实在不可取。微信朋友圈是时下流行的社交平台,如果充斥大量错别字,不仅影响社交,也是对语言的伤害。

仔细分析一下现今错别字盛行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有的人打字时不仔细,在选择同音或字形相近的字或词时出现差错。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对祖国的文字缺少敬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方方正正的汉字承载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传承好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天然义务。诚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达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标准;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作家,写出来的每一段文字都是字字珠玑、才思横溢;我们也不可能放弃手机、电脑,重新回到手写时代。那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用实际行动珍惜汉字、爱护汉字,在朋友圈发信息的时候尽量没有错别字就是这样的实际行动。

但愿陈振濂先生的担忧只是“杞人之忧”。 (王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