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流动大潮下,有人说,一座不说普通话的城市显得不够包容,笔者对此结论不敢苟同。有方言的城市有历史感、有特色、有标签,有浓浓的乡愁,可以说,方言为城市增添了人情味儿。 方言是城市的标签。笔者最近因公去郑州出差,真切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原气息,不仅有手擀面、河南烩面、胡辣汤等地方特色美食,更重要的是那些让人似懂非懂的河南话,让笔者对这个城市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北上广深这些特大城市,说普通话是通行的标准,而普通话流行,让这些城市少了一份鲜明的特色。听到郑州话,就想到中原大地;听到济南话,就想到齐鲁文明;听到成都话,那是巴蜀之光;苏州吴侬软语听不懂,但也能让人舒心。 方言里流淌着乡愁。回乡的人过年回家,一下火车,听到浓浓的方言,这就是“欢迎归来”最好的仪式。反而是丢失方言的城市,让归乡的人少了一些炙热,而城市发展带来的物是人非让人找不到记忆的凭借。还有一些同在异地工作或求学的人,一听到熟悉的方言,就感受到了故乡的召唤,温暖着寂寞孤独的胸膛。方言大概是我们记忆系统里最根源的东西,它不随时间流逝而消减,反倒是情到浓时,一句方言最能宽慰人心。 对方言如此的青睐,这并不意味着笔者拒绝普通话。社会要进步,就要彼此交融,普通话是必要的沟通途径。而且社会交流正向纵深化发展,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这个国家就很难拧成一股绳。说普通话减少误解,提高沟通效率,形成共同的家国记忆。但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保留方言并不冲突。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普通话里有历史的寄托、精神的承载;对于一个地方的人民而言,方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呢? 城市发展要为方言“留余地”。一个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方言与普通话的演进也有其规律。你让郑州人民全都说普通话,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你让上海人民都说上海话,这也会很别扭。方言的演进折射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我们要在方言里找准城市定位,在精准定位中尊重方言的去留。城市发展要为方言留有余地,只要人们喜欢,又不影响到别人,又何必对方言的去留强加干预呢?(于兢雷) |
相关阅读:
- [ 01-18]仙游选出最美方言声音 留存原汁原味的"仙游话"
- [ 01-17]方言闹乌龙引发的话题
- [ 01-06]龙岩学院女大学生用镜头传承客家方言
- [ 01-06]龙岩女大学生用镜头传承客家方言
- [ 12-27]《情圣》办弹幕场观影 肖央乔杉艾伦用方言撩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