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国际母语日,我国从2006年开始举办纪念国际母语日活动。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全球文化交融与碰撞,爱护母语是这个时代应该唱响的主旋律。 母语是刻在我们身上的烙印,爱护母语是思乡之情最好的寄托。“乡音无改鬓毛衰”,母语乡音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直抵内心。老乡相见倍感亲切,亲切的就是那熟悉的乡音。为生计奔走他乡的人们,往往随环境变迁而改变生活习性,但母语乡音却难于改变,它从我们咿呀学语就刻在身上,是植入我们骨髓的文化基因。对于异乡人来说,母语乡音就是最熟悉的声音,一句带着故乡口音的话常会让人热泪盈眶。母语有多长,文化才能走多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好传承母语的接力棒。 爱护母语首先要学好普通话。中华民族共同的母语是汉语,它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最强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汉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离骚屈辞,建安风骨,唐诗宋词,一代代文人豪士谱写了汉语的无穷魅力。我们既要懂得珍惜,更要学会传承。学好汉语,说好普通话,是品味和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基础,是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和自信。 爱护母语更要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文化应该有包容性,语言更是如此,语言的多样性让文化精彩纷呈。作为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我国具有繁荣的语言体系。除了普通话为主的标准汉语外,还有丰富的方言。如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等。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民族、地域的语言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爱护母语要摒弃不规范用语。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和自媒体的发展,网络语言盛行。一些新鲜活泼的网络用语能给汉语带来一定的活力,但是很多网络语言用词粗糙、逻辑混乱,甚至来源于恶搞、调侃,丧失了汉语的准确、凝练风格。如果这些不规范用语流入校园,会对青少年学习汉语造成阻碍,误导学生对汉语的正确认识。 爱护母语要从娃娃抓起,母语教育要从汉语开始、兼顾本土方言。我们不仅要学好、用好这些语言财富,更要爱护、传承母语,让孩子学乡音、懂乡音、情系乡音,让中华语言艺术代代相传。(彭良英)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