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文化创新需要匠心独运

2017-02-15 09:55:18朱殊 来源: 内蒙古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感动中国致敬词火了;秦淮河元宵谜语火了……这些蕴含文化精髓文字“火”的背后,是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打下的情感烙印,是中华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点燃的情感共鸣。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像星星点灯照亮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文化创新的“匠心独运”。

在这个一味求快的时代,我们要在文化创新上下慢功夫。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落幕,掀起了新一轮的诗词热。诗,以和美的音韵,优美的意境,如春风化雨而不觉,浸润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这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召,同时也是人们蓄意多时的诗心回归。慢,是一种节奏,是传统文化给予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最好礼物。

传统文化创新需要时间沉淀,且来不得半点浮躁,但是还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浮在面上,想得简单的“创新”不时流行,造成了诸多让传统文化斯文扫地、让社会哭笑不得的事情。如网络上流行编造的李白、杜甫等古人的诗词等。甚至现实生活中,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大行其道,让很多人担忧传统文化有着衰落的可能。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和象征,在新形势下,我们应拒绝文化的“快餐化”、“庸俗化”、“媚外化”。

传统文化根深叶茂,创新并举并不容易,没有匠心独运便难以担当起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与责任。事实上,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创新还是与生活接轨,融入群众生活才是传统文化现代化正确的打开方式。文化传承需要靠“人”,靠人与人之间以“情”进行联结和沟通,其他的媒介和方式都是工具、手段,起到辅助作用。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传承创新中华文化,需要更多如“中国诗词大会”的活动,也需要更多的家庭和个人把文化传承融入生活,融入千家万户,而不是束之高阁。

只有不断发掘和培养文化创新人才,才不会让传统文化湮没在历史之中。龚自珍在《定庵续集》中说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句话强调的就是人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人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基础。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在新的时代下,为传统文化人才留足空间与时间。发现、培养和使用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这也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要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除了回归民间、培养人才以外,还需要“走出去”,窝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是永远得不到创新与发展的,文化交流、文化展演,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交流,让其走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传统文化才会活起来。

做好传统文化创新虽不易,但也并没有登天之难,只要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用专业的知识来武装,以时间为轴,匠心独运,便能绘就传统文化创新的广阔前景。(朱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