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全国上千个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的景象或将成为历史,而共坐守岁观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已成为新春新风景甚至新传统。无需拉开太长的历史视野,我们就能感受到习俗、传统的悄然改变。(2月9日《人民日报》) 传统年俗,往往把写春联、放鞭炮、杀年猪、炕腊肉、酿甜酒、做豆腐作为重要标志。这其中,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也有与时代进步不适宜的陋习。人们在憧憬现代生活中逐渐学会辨认文明进步与陋俗守旧,因而年俗在传承中添时代新创制,越发变得更贴近时代,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这是是高质量的文明传承,也由此成为大众的、文明的良好风尚。 新年俗体现时代新貌。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不同时期的节日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过去,我们向往的年俗是过年大家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而现在,吃什么、穿什么退居二线,干什么上升为主项。今天的干什么,也有别于过去的干什么。干什么,不仅是忙年、拜年,更在于体现节日文化的推陈出新。共坐守岁观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还有电子鞭炮替代火药烟花鞭炮让环境更清新,年夜饭重家人动手操作增加欢乐气氛,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替代打牌娱乐……让春节成为“绿色节”、“仁爱节”、“节俭节”、“文化节”,让年俗更加文明。 春节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春节是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的最佳时期。近年来,国家充分利用春节契机启动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通过组织好春节对外文化活动,推动春节进一步成为“普天同庆”“全球共享”的世界性节日。为了更加有效地走出去,对民族特色文化演出进行有机整合,拿出更有代表性的节目和剧目,展现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特色,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国外也积极呼应。农历鸡年春节,法国蒙塔日等地举办“中国橱窗艺术展”“汉字文化展”“中国文化周”;奥地利OKTO电视台今年首次直播2017年中国春晚,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邮政部分也先后插手刊行中国生肖邮票的队列,中外将携手谱写文化交流共融的新华章,中国春节正以自信的姿态融入海外主流社会,春节文化成为走向世界的符号。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们更有责任利用各种机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样的理念,激发我们对年俗的传承与创制,以此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让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薪火相传。(梅花傲雪) |
相关阅读:
- [ 02-07]泉港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年俗文化
- [ 02-03]东山年俗亮相央视农民春晚 尽展浓郁节庆特色
- [ 01-31]永春县达埔镇溪源宫举行闽南年俗“请火”活动
- [ 01-28]年俗新观察:抢红包不是全部 手写贺卡传真情
- [ 01-28]【网络媒体走转改】南京溧水村民为舞龙灯做准备 年俗延续300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