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聚焦要闻 > 正文

集美:让传统节日拥有更多“新味道”

2017-02-06 07:47:26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享受艺术 歌唱生活 传承文化

集美:让传统节日拥有更多“新味道”

  新春佳节,集美大街小巷洋溢着喜气祥和的气氛。 林志杰摄

  集美区侨英街道新春欢乐颂现场 刘平摄

东南网2月6日讯(福建日报 田园 郭妮妮 林小芬)

传统春节如何玩出新意?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闽南传统民间文艺展示……鸡年春节期间,集美区的“古早味”春节有了新的味道。新老厦门人在享受艺术、歌唱生活、传承文化中,感受到了这座大美之城的温度。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踏着春天的脚步,集美人民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饱满的精气神开启了新的征程。

传统质朴打造温馨氛围

行驶在田集连接线上,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语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道路两侧;已萌生春意的公园里,随处可见造型精致的小灯笼;石鼓路上、龙舟池畔,阿集小美的拜年灯饰整齐悬挂在凤凰木上,简单有序又不失喜庆……举目四望,大美之城集美生机勃勃。

“集美学村内外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我们学校里也早早地挂上了红灯笼,到处都有贴画和对联,隆重而喜庆。”来自缅甸的武贤月就读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今年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作为著名侨乡、文教名区,集美区不乏来自海外的师生,对于中国的春节,集美区展现的“嘉庚味”让他们惊喜。

根据集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鸡年春节,集美各主要路段都有新春氛围布置,用这种节俭、质朴又传统的方式,只为了给大家营造新春温馨、祥和的氛围。

“在这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新颖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年味。”虽然春节已接近尾声,可看到沿路的红灯笼、小装饰,依然让身处集美的市民、游客心中一暖。

老少皆宜共享文艺大餐

“厦门好所在,大人小孩人人爱!”舞台上,来自杏林高浦团结鼓艺队的20多名“人老心不老”的老伯,用风趣幽默的闽南语三句半表演赢来了观众的欢笑和掌声。2月1日是农历正月初五,由集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区文联主办的2017“我们的节日”集美区庆新春文艺演出在杏林文体中心举办。

台上,抢凳子、正话反说等趣味游戏让观众看得捧腹大笑,乐不可支;台下,套圈、“钓鱼”等游园活动,更是吸引了男女老少一试身手。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新春气息。

当天下午,2017侨英街道新春欢乐颂也在集美区滨水学校上演,吸引了辖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居民3000多人前来欣赏文艺表演,参与游戏互动。据了解,从2012年起,侨英街道已连续六年为辖区居民打造丰盛可口的新春文体大餐,今年更是启动了多个分会场,不仅让过年气氛更为热闹,还在互动中大大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

庆新春文艺演出,村居篮球赛,还有闽南味十足的传统曲艺表演……节前,集美区委宣传部就对全区活动进行了提前策划与统筹安排。春节期间,集美区、镇街、村居共有220余场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与广大市民、游客见面,为大家带来了开心健康的节日体验。

保护弘扬闽南民间文艺

在大社宗祠,青少年们通过各种艺术创作体验,学习嘉庚故事,传承嘉庚精神;在灌口镇铁山社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月娇木偶剧团带来的木偶剧演出,吸引了老少居民前来观看;风景湖公园内,居民与留在集美过年的务工人员一同观看文艺演出,现场人气满满;在老院子景区,《闽南传奇》震撼登场,还上了《新闻联播》……

春节期间,集美区委书记李钦辉、区长何东宁等领导深入镇街、村居,陪集美人共度富有集美特色的“文艺年”。

细心的人们发现,在集美,闽南传统民间文艺不仅得以传承发扬,甚至还大放异彩。这要得益于近年来传承地方民间文艺、非物质遗产方面作出的努力:在辖区8所中小学设立了“闽南戏曲示范点”;开展“爱戏曲爱闽南”闽南戏曲进村居传习活动,在弘扬闽南文化的同时,培养闽南文化接班人;为加强辖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传承和保护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岀台了《集美区民间文艺团队扶持暂行办法》,加大民间文艺团队演出、创作、培育补助,此外还出台了《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暂行办法》和《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补助方案》……

“要大力保护和传承闽南民间文艺,推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能够走进村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李钦辉表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