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消极躲“债”莫如勇于说“不”

2017-02-04 11:13:53刘帆 来源: 芜湖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春佳节,万家盼团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红的姨妈,却不“敢”回老家,而是“躲”在打工地福建过年。再三追问才明白,“春节回家至少要送出1万元礼金,不回来是怕送人情。”(2月3日 《人民日报》)

少数地方“人情”持续看涨,跟风、攀比现象比较严重,使“人情债”成不能承受之重,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舆论吐槽、诟病;“春节”成“春劫”催生了部分人的“恐归”心理,博士生的姨妈为躲“债”不回家过年,尽管看似极端个案,却清楚地显露出“人情债”之患不容小觑,更说明政府、社会大力倡导、积极引导移风易俗非常必要,切合了广大民众的共同心愿。

“人情债”等之所以在一些地方颇为盛行,甚至一度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固然不排除传统“人情文化”被异化等客观因素,从众心理、妥协心态无疑也是不容回避的重要诱因,一边在抱怨“人情债”之累,一边又在跟风效仿,甚至充当攀比“急先锋”推波助澜,更别奢谈主动抵制此类不良风气了,这样,非但难以走出变异的“人情”怪圈,相反令更多人深受其害。

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诸如政府制订规章,就酒席规模、规格、随礼上限等提出“指导意见”;完善乡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引导婚丧嫁娶简办、俭办等探索和努力,都可圈可点,也取得不错的成效。不过,要从根本上卸掉“人情债”包袱,建立起现代文明新风尚,显然不能仅靠官方提倡、约束,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增进破除陈规陋习的内在自觉则尤为关键。

“人情债”即便可以躲过一时,只要不健康的“人情生态”得不到切实改良,就无法摆脱由此带来的纠结和困扰,更何况为“逃债”不回家过年,不仅难以消除“心病”,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这样做既不值得更不可能一直“躲”下去。因而,与其消极躲“债”不如勇于说“不”,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担当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主人翁角色,才能让“人情债”不再有市场。

在有悖现代文明的“人情债”不良习俗面前,我们既不该当看客,更不能当推手,也不能只是抱着受害者心态消极应付或者逃避,切实矫正潜意识里的趋同、附和价值取向,勇当革故鼎新的倡导者、响应者、先行者,不为世俗观念左右,不向粗鄙习俗低头,不做陈规陋习“接盘侠”。破“人情债”如此,除其他不文明风气同样也不例外。(刘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