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社区书院活动丰富多彩。(王晗 摄) 凤山书院、滨水书院、康城书院是集美区社区书院建设的三个试点,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实践,社区书院不仅很好地发挥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的作用,还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居民群众文明素养的重要载体。 将文明创建“植入”书院课程 11月22日下午,华侨大学的十多位大学生志愿者在和欣社工的带领下来到滨水小学,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环保课。这是滨水社区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将社区书院的触角延伸到小学校园,将环保理念的植入普及“从娃娃抓起”。短短的半小时课程,小学生们都表示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环保知识与技巧,并会将这些知识带给爸爸妈妈。 围绕文明创建目标,通过亲子活动、课堂讲授等多种形式,变宣传口号为居民的亲身感受,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是集美区试点书院的一个有益尝试。现在,有不少社区的居民自发成立了卫生维护志愿者服务队,维护社区环境。 社区文化氛围更浓 社区书院围绕“4+2+1+X”(即:4个常设课堂+2个流动讲堂+1个特色讲堂或特色活动+若干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课堂+活动”模式,充分体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课程体系,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统筹安排课程。 目前,三个试点书院共开设书画课堂、国学课堂、科普课堂、老年健康学堂等56项课程,服务受众涵盖老、中、青、少等各年龄段,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居民对社区文明的认识得到提升。 坐落于灌口镇黄庄社区的凤山书院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现在,创新的授课模式让这座百年书院焕发了新的活力。黄庄社区以灌口特色为主线,结合闽南区域文化,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传授传统技艺实现文化传承。书院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社区网站、微信、QQ等信息化平台构建“虚拟书院”,提高书院教育覆盖面,实现多个课堂的互补。 社区文明得到极大提升 三个试点书院所在的社区均为外来人口聚居的社区,通过打造开放书院,居民在参与书院活动中由相识到相知,逐渐形成相互包容、认同、理解的观念意识,从“陌生人”变为“一家人”。据社工入户问卷调查统计,三个社区的邻里关系显著改善,选“见面亲切问候”的居民比例由原来不足15%,上升到32%;“彼此相互串门”选项,选有和偶尔的由原来不足10%上升到18%。 与此同时,听课学知识、参加书院活动,参加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居民的休闲生活新方式,赌博、打麻将的人少了,社区风气慢慢正了,社区文明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社工+义工”引领共建 不少书院创办之初,服务管理较为混乱,集美区委文明办通过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把社区书院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组织打理书院事务,使书院建设走上新的台阶,让书院扎进社区的根更“深”。 在社工团队的专业化运营下,社区书院定位更加精准,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制度化、特色化。同时,按照“社工+义工”模式,多元化调动社会资源,把大学生志愿者、高校教师、文明单位、社会组织引入社区书院,挖掘社区能人带动更多的居民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由原先的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原先的“偶遇”参与到现在的“有计划”参与。据统计,三家社区书院的主题活动居民累计参与率都达到了95%以上,居民们真正把社区当家,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