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人文气息浓厚 文艺硕果累累
2016-05-24 10:58:01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集美区朗诵艺术协会成立。(陈季玉摄)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应洁 林桂桢)朗诵,是种读书方式和艺术表演形式,也是种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在集美,朗诵爱好者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前天上午,集美区朗诵艺术协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4周年之际,协会的成立有着特殊意义。与会的116名会员、60名代表中,不仅有专业的播音主持工作者,还有各高校的师生、文化学者以及集美区企业、机关、中小学的朗诵爱好者。 据悉,目前集美区文联辖下已成立了作家协会、书画家协会、音舞协会、戏剧曲艺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朗诵艺术协会等7个协会以及镇街基层文联组织——灌口镇文联,这些扎根基层的组织让最基层的文艺爱好者有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近年来,集美大力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以嘉庚精神及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引领,推进文化事业的快速繁荣与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 挖掘特色 让文艺走进大众 作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集美有着厚重的文化遗产资源,云集的高校更是蕴藏文化创作能量的“宝库”。近年来,人文集美积极推动文艺创作表演,激活民间艺术能量,创作了一批带有鲜明集美特色的文艺作品。 比如将集美校友李林抗日事迹与校园青春题材融合的电影《侨女日记》,现已入选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影片片目。再比如,电视动画系列片《陈嘉庚的故事》入选了由中宣部等主办的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的51件重点推荐作品。去年播出的闽南话广播剧《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再会吧,南洋》以及有声绘本《陈嘉庚的故事》等,都是“集美出品”。 集美打造一批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和活动,获得了省、市各类奖项。如集美组织创作表演的《集美弄龙头阵》获得山花奖民间表演艺术奖。 新时代背景下,围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和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集美区还组织创作了一批展现人文集美独特魅力的文艺作品,包括歌曲《人文集美》、《集美真水》,舞蹈《集美真水》,答嘴鼓《嫦娥的中国梦》、《父母恩》等。 为了让文艺走进大众,集美通过集美文艺讲堂、文艺刊物《集美风》、《集美报》副刊“浔江潮”和集美调频广播文艺专题节目等载体传播文艺。 集美还深入村居开展“魅力集美”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幸福集美欢乐共享”群众文艺调演、“弘扬嘉庚精神、建设人文集美”主题巡回演出、“人文新风进村居”系列文艺演出等一大批展演、展览、比赛活动,丰富了集美的业余文化生活。就在上周,微风乐集·青年原创音乐孵化基地也在集美揭幕,为两岸学子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搭建了舞台。 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 (集美)草莓音乐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集美学村文化艺术节、龙舟唱晚学村音乐节、灌口闽南童玩文化节……越来越多“叫得响”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落地集美,释放出巨大的文艺魅力。 保护传统 让闽南曲艺真正“活”起来 近几年,在保护传承闽南民间文艺、非遗项目传承,挖掘“人文集美”内涵方面,集美区做了很多努力:建设全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集美区闽南曲艺创作基地;出台《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暂行办法》,评审公布集美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出台了《集美区民间文艺团体扶持奖励办法》等,为文艺创作提供良好的“土壤”;在中小学设立“闽南戏曲示范点”,传承人亲自为孩子们教学;除了让闽南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外,还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军营;通过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群众心里…… 两年前,全市首个镇街基层文联组织——灌口镇文联正式成立。此外,集美还设立省级闽南曲艺创作基地,传承童谣、答嘴鼓、歌仔说唱、布袋戏、童玩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答嘴鼓、闽南童谣现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基地还设有三个传习中心和一个活动据点,分别是厦门实验小学灌口分校的“闽南童谣传习中心”、“凤山祖庙答嘴鼓传习中心”、灌口上塘中心小学的“闽南童玩传习中心”;灌口凤山广场则作为“歌仔说唱”、“布袋戏”展演的据点。这些民俗表演项目深受欢迎,成为老百姓重要的“精神食粮”。 为解决答嘴鼓、木偶戏这些口耳相传的闽南传统文化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等问题,集美区还在8所中小学设立“闽南戏曲示范点”,推动闽南曲艺进课堂,并支持省级非遗项目歌仔说唱代表性传承人张月萍成立集美区延平闽南戏曲艺术团,进行歌仔说唱的表演、培训以及推广,让闽南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